close

這是一個回收標誌,你想到什麼?
我們現在做的垃圾回收,鋁、鐵、紙類較容易分辨
但塑膠類ㄧ般人卻所知有限,而環保單位也沒有善盡教育民眾的責任
我們就來看看,塑膠容器的分類吧~~

會注意這個話題是爬山時大家在說閒聊也可以"言之有物"
所以金蓮就將網路上大家在傳的塑膠容器的分類文章提出來聊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只要五號以上就是安全的食品或飲料塑膠容器
但是我進ㄧ步再搜尋各環保單位的資料,發現事實並非如網路流傳號碼愈大愈安全

為方便塑膠的回收,美國塑膠工業學會(The 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提出 利用塑料類型來分類的標籤系統:[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 可回收的塑膠容器均會附有一個以三個箭號圍繞而成的三角形標籤,標籤上會表示塑料的類型。我們稱為 塑膠材料編碼 或 塑料編碼

目前塑料的回收並不容易,推行成效亦不理想。 與金屬回收比較,塑料回收最大問題是難以用機器進行自動分類, 工序牽涉大量人力。除了容器通常以單一塑料造成以外,不少塑膠製品皆以多種不同材料裝配而成, 將其解體的成本可能比回收得來的塑料價錢高。 而且,部分種類的塑料回收沒有經濟價值,例如發泡塑膠(保麗龍)通常會被掩埋或焚化。 這也就是現今美國回收塑料佔的比重很低,不到5%的原因

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人自備水杯、自帶水壺,但我們卻不知道水杯或水壺的材質是什麼?安不安全?可不可回收?會不會造成對環境的再度污染?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塑膠容器是如何分類的:

以下是整理我所找到的資料: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E or PET)
就是俗稱的寶特瓶。PET最初的用途是做為人造纖維,及底片、磁帶等,在 1976 年才用於飲料瓶。 寶特瓶的硬度、韌性極佳,質量輕(僅玻璃瓶重量的1/9 ~ 1/15),可抗一般之酸鹼、溶劑、及刮傷等, 且在約250℃時才會分解。它攜帶和使用方便,生產時能量消耗少,加上不透氣、不揮發,耐酸鹼,是碳酸飲料的好包材。 近年來成為碳酸飲料、茶、果汁、包裝飲用水、酒及醬油等產品之重要容器,此外, 如清潔劑、洗髮精、食品用油、調味品、甜食品、藥品、化妝品、及含酒精飲料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 寶特瓶最適合一次使用就好,最好不要重複使用,因為 PET 的結構並不緊密, 它是一種可滲透性的塑料,在縫隙中可能會藏有之前使用時留下來的糖分 和隨之而來的細菌,因此並不建議使用超過一次。

雖然它可耐熱至70℃,但持續曝曬在大太陽底下,若溫度超過40℃,就可能產生影響染色體的物質。 所以建議大家,不論是飲水還是其他保特瓶飲料,別買太大罐,如果無法馬上喝完 ,也別放在陽光直射或溫度太高的地方。

2003年義大利研究發現,寶特瓶用了9個月後,會釋出微量的鄰苯 二甲 酸乙基己及酯(DEHP)。 DEHP是一種環境荷爾蒙,以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的分類,屬可能致癌的程度, 而且發現可能對睪丸具有毒性。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最近研究也證實,男性體內DEHP含量高時,精子數量較少、精子DNA也會受損,所以勿長期使用

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PE)
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可分為高密度(HDPE,又可分為支鏈及直鏈兩類)及 低密度(LDPE,直鏈)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約85-110℃)、硬度大, 且在室溫下更耐各種腐蝕性液體之侵蝕,因此常被用於製造塑膠袋、軟片盒、廚具、飲料瓶、電池外殼、食用油之容器等 ;目前市面上可見之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之塑膠瓶,幾乎都是PE材質。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 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
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

PE燃燒後,主要產生一氧化碳;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產生甲醛、酮類、脂肪酸、甲烷、及乙烷等物質。

特 性:耐熱至120℃,是相對穩定的材質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
PVC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應用於工業產品中,由於PVC同樣具有其他塑膠材質的優點, 且在加工上、可塑性上相當優良,加上價錢便宜,使用量很普遍,但大多在非食品包裝方面, 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由於PVC瓶透氣性高, 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容器用途上,多用於填充植物油、清潔劑、糕餅盒及包裝飲用水等。 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使用PVC。
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 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

很多塑膠容器是用PVC製造出來的!PVC分子式是聚氯乙烯,本身並沒有毒,算是相當穩定的材質, 但若溫度超過60℃時,就有可能釋放出氯乙烯單體的致癌物質;文獻上記載,長期接觸可能引起肝、 膽方面的腫瘤;也有職業病案例顯示,聚氯乙烯工廠作業員有肺部纖維化、肺功能受影響等現象。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把氯乙烯單體視為C級致癌物質,所謂「C級致癌物質」,是指動物實驗發現可能致癌, 但人體試驗證據不足;若人體及動物實驗皆證實致癌,就稱為「A級致癌物質」, 若動物實驗確定致癌、但人體試驗尚不確定,則是「B級致癌物質」。 過去有人用PVC做成塑膠杯,近年已較少見;現在已有不少人知道不宜用塑膠杯裝熱水

PVC還含有phthalates軟化劑,會干擾荷爾蒙/內分泌的分泌狀況, 在製程與焚燒的過程中會產生氯乙烯單體、鹽酸、光氣(phosgene) 並釋放「世紀之毒」戴奧辛及furan等具致癌性或呼吸道刺激之物質, 而戴奧辛目前被認為是重大致癌物質還有賀爾蒙/激素干擾物質。 而Vinyl chloride是PVC的首要材料,也是已知的人類致癌物質,在製造過程中對於工人的健康也造成重大威脅。

特 性:耐熱至70℃,但環保署已宣布逐步禁用

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PE)
LDPE做成的容器若不加色料多呈半透明像牛奶瓶、軟片盒等。 LDPE在現代生活中可謂無所不在,不過不是因為它做成的容器,而是你隨處可見的─塑膠袋。 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的。
辨識法: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 外包裝塑膠膜軟而易撕的是LDPE,較脆而硬的是PVC或PP膜。 特 性:耐熱至80℃

2.4.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食物保存而言,是最安全的材料之一。 不僅沒有任何已知的有毒添加物,而且回收也相對容易,大多數的回收廠都有回收聚乙烯的能力。 聚乙烯應用超級廣泛,瓶子、罐子、夾鏈袋、透明塑膠袋都是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PP與PE可說是二兄弟,PP在化學結構上和PE類似,它材質韌性佳(可抗酸鹼)、耐熱(熔點約165℃), 硬度較PE為高,且表面有光澤,為其與PE之不同。它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是安全的塑膠。 若干物理性能及機械性能比PE好,因此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 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

PP熔點高達167℃,耐熱,製品可用蒸氣消毒是其特點。 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還有用來裝100%純果汁、優酪乳、果汁飲料、乳製品 (如布丁)等, 較大的盛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籮筐、籃子等等多是以PP做成。 近年來亦大量使用於製成免洗餐具或免洗杯,PP做成的免洗餐具在台灣也相當風行, 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 PP 做成。

辨識法:PP和PE很難分出,一般來說PP的硬度較高,且表面較有光澤,

特 性:耐熱至135℃,是相對穩定的材質

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分發泡與不發泡,發泡者即為保麗龍
PS吸水性低,且安定性佳,可用射模、壓模、擠壓、熱成型加工, 主要用於建材、玩具、文具、廚具、鑲襯(如冰箱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 一般依其是否經過「發泡」製程區分為發泡與未發泡兩類。 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 發泡PS(即俗稱保麗龍)則是在製程中利用發泡劑作20倍至100倍不等之發泡, 用於包裝家電或資訊物品之緩衝包材或具隔熱效果之冰淇淋盒、魚箱等,一般稱為EPS(Expanded polystyrene) 同時也用於製成免洗餐具,這種保麗龍通常先做成平板,稱為PSP(Expanded polystyrene Paper), 再成形加工成各種容器,亦有以食品級EPS注模成形的保麗龍,如咖啡杯,燒仙草杯等即是。 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部份泡麵碗、冰淇淋及蛋糕盒等
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

不管它有沒有被發泡成保麗龍,這兩種形式的PS都可以溶解出苯乙烯(styrene)進入你的食品, 目前苯乙烯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為是一個可能的人體致癌物,它也可能擾亂激素/荷爾蒙或影響生育。 衛生署規定以聚苯乙烯為原料的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的食品, 所以保麗龍餐具也不適合裝100℃以上的食品,剛炸好的食品還是請稍冷卻後再放進去, 也不要把油性食品包在保麗龍容器內放進微波爐裡加熱。 保麗龍容器受熱時會釋出苯乙烯單體、苯乙烯雙體及苯乙烯三體等有毒物質到食物裡。 買保麗龍餐盒裝的食物回家後,最好立即換到其他容器內。 常被用來做為泡麵碗的PS發泡聚苯乙烯,雖然PS耐熱至90℃,那是指90℃以上會開始熔解 若溫度超過攝氏75~95℃時,也有可能釋出有毒物質 所以泡麵的水不宜過熱,不要用滾水,使用保溫瓶中的熱水即可

PS燃燒後之毒性產物,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楊振昌醫師說,因為PS中有苯環, 所以在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這種毒素我們稱為「環境荷爾蒙」, 一般而言含苯之物質對人體是有害的 ,主要為苯乙烯、苯、及一氧化碳, 另外尚可能產生甲苯、甲烷、乙烯等。 苯乙烯在高濃度下會導致呼吸道、黏膜、及皮膚之刺激。 勞工長期暴露苯乙烯,也有導致肝臟、胰臟、及神經損傷之報告。 至於苯乙烯對於動物或人體雖可能導致染色體變化,但截至目前為止, 並無充份證據顯示苯乙烯會增加人類罹患癌症、畸胎、或流產的機率。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苯乙烯單體為毒性物質,濃度過高時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心律不整, 並損害肝臟及腎臟

其他類(OTHERS)
其實只要是不屬於六類中的塑膠通通都算在第七類裡,因種類太過繁多,在回收處理上也較困難, 但目前環保署的政策是傾向全面回收,7號項目常見的有:

1.ABS樹脂(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縮寫)是一種強度高、韌性好、易於加工成型的熱塑型高分子材料。

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簡稱PMMA,英文Acrylic),又稱做壓克力或有機玻璃,在香港多稱做阿加力膠,具有高透明度,低價格,易於機械加工等優點,是平常經常使用的玻璃替代材料。

3.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是日常常見的一種材料。由於其無色透明和優異的抗衝擊性,日常常見的應用有CD/VCD光碟,桶裝水瓶,嬰兒奶瓶,防彈玻璃,樹脂鏡片、銀行防子彈之玻璃、車頭燈罩、動物籠子、登月太空人的頭盔面罩等等。

4.聚乳酸(PLA)早期是開發在醫學上使用,手術縫合線及骨釘等,現在則已較廣泛的應用於一些常見的物品,如:食品容器、環保塑膠袋、紡織纖維。

5.最早的尼龍製品是尼龍制的牙刷的刷子,於1938年2月24日開始出售、婦女穿的尼龍襪,於1940年5月15日上市,今天,尼龍纖維是多種人造纖維的原材料,硬的尼龍被用在建築業中。

6.玻璃纖維強化塑膠(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簡稱GRP,或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簡稱FRP),也稱作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是一種以高分子樹脂為基體,以玻璃纖維為增強體,經過複合工藝而製成的複合材料,作為塑料的增強材料。通常具有耐腐蝕,抗老化,絕緣性好等特點,在不同類型的運動用具、管道、造船、汽車與電子產品之外殼與印刷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第一類塑膠為PET,使用上只要注意勿受光照及避免置於高溫環境中即可。這七類塑膠中,較安全的是第二、四、五類。二、四類都是由C2H4聚合而成,二類HDPE硬度比四類LDPE高,結構相對穩定,安全性也較高。第五類聚丙烯PP,是C3H6聚合物。這三類聚合物都不帶氧原子,不容易與陽光、空氣反應,因此化學結構較安定、使用年限較長,即使表面刮傷也不會釋放毒物。這三種塑膠的顏色均為白色略透明,若製造過程加入色料,顏色就會改變,應盡量避免購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