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看了第一個網路文章後,我去買了右邊這個水瓶,要老公改掉一瓶寶特瓶的水放車上喝好幾天的習慣, 但是他說開口太大,開車時不方便喝。於是再花錢買了名牌的水瓶,開口較小,不會一下子灑了全身
因為這篇文章說5號以上都安全,我特別選了這個奶瓶材質的7號
透明無瑕,應該沒問題吧?


這個牌子,現在大潤發還不斷上架販賣,它有7號PC及5號PP二種材質, PC的透明如玻璃,質感較好,價錢較貴。PP則是白色半透明,就是標準塑膠罐的質感, 價錢較便宜。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奶瓶,會用PC來做,它有玻璃的質感,卻比玻璃輕巧。 我ㄧ口氣買了四個,ㄧ人一個讓兒子帶去學校,瓶上標示可耐熱120℃, 所以孩子直接在飲水機接冷、熱水,用了幾週後,看到了這則新聞:

塑膠7號奶瓶 可能釋出致癌物質 記者:洪麗萍 楊子毅台北 報導

家長要小心了,環保團體主婦聯盟最近就警告嬰兒使用的塑膠奶瓶含有PC材質的, 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雙酚A」,最嚴重的可能會造成癌症、不孕, 甚至男童在成長過程中會造成性別不明。 小朋友的牛奶當然要用熱水泡,小心囉,環保單位主婦聯盟警告,如果您用的是塑膠奶瓶, 小心過熱的水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雙酚A」,這種材質會導致癌症。 主婦聯盟副董事長黃淑德:「溫度高的話釋出(毒素)比較快,我們擔心的是說如果有..不管是喝果汁喝水, 當然牛奶釋出最多,因為它是油溶性的,男性會有女性化的傾向,甚至他製造精子的功能會受到影響, 所以大家會引申到會不會不孕啦,或者是說男性在發育的過程裡面,會影響到性別的發育等等。」 PC塑膠材質在環保署分類是「第七類」,像這種三角形標誌,裡面會畫個7的數字, 醫界也建議買奶瓶最好買玻璃製品。台安醫院衛教組長張保美:「(塑膠奶瓶)具有化學成分, 會釋放一些對身體比較不好的有毒物質。」 不只是塑膠奶瓶,包括戶外使用的運動水瓶或是塑膠材質中有標示分類七的, 只要有可能擺放食物或是碰到熱水,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毒素,衛生署正在了解這些文獻的風險性。


哇!這是大大的震撼,我趕緊再去大潤發買PP水罐,同樣的size只要將瓶蓋換過來就可以了,




算算花了一些冤枉錢不打緊,還可能喝進了一些化學毒素,真是的!

七號中PC算是我們最常用的食器材質之ㄧ:
有關7號PC的相關資料:

2007年11月時加拿大安大略省環保人士和家長呼籲,禁止使用會產生毒素的嬰兒塑膠瓶, 為了替國內的媽媽和寶寶把關,消基會抽檢市售奶瓶,在八件PC材質的樣品中發現有一件含雙酚A, 雖然含量沒有超過歐盟標準,不過專家表示雙酚A是一種環境雌激素,會壓抑男性激素, 可能造成男性性徵不明顯或性別錯亂的情形,提醒媽媽們不得不注意。(李書璇報導)

許多家長都會慎選家中小寶貝使用的奶瓶,不過消基會抽檢市售10件奶瓶樣品, 委託標準檢驗局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其中8件PC材質樣品中,1件檢出27 ppb的雙酚A, 雖然含量符合歐盟標準,不過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說, 雙酚A(Bisphenol,簡稱BPA)是類似雌激素的環境荷爾蒙,在很低的濃度下, 只要超過兩個ppb就會造成生理上的影響;最大的影響像是造成乳癌以及攝護腺的問題, 還有就是雙酚A會壓抑男性激素,可能造成性徵不明顯或是性別錯亂的狀況。

消基會也提醒消費者,為了避免成為雙酚A的受害者,家中有小寶貝的家長在選購奶瓶時, 還是選購玻璃奶瓶比較安全,但要避免打破;如果不得已選用 PC材質嬰兒奶瓶, 就要謹守「 4不 1更換」原則,也就是「不要微波加熱奶瓶中的食物」、「不要將牛奶長時間放在奶瓶中」、 「不要使用高效清潔劑洗滌奶瓶」、「不要用開水消毒奶瓶」,「更換有刮痕或霧面的奶瓶」等, 來保護自己的小寶貝。

************************************************************************

使用塑膠容器應注意 :

消費者要拒絕沒有標示的水壺,因為清楚標明塑膠材質是廠商負責任的表現。
美國的環保團體「綠色原則(Green Guide)」指出,一般的規則是:
不要重複使用被製造來單次使用的塑膠瓶(如寶特瓶),因為材質不緊密,容易變成細菌的溫床。

數字大小跟安全性及耐熱性完全沒有關係 不是越大越好 不要被網路不實消息誤導
號碼為 3(PVC) , 6(PS) 及 7號中的PC材質 具有毒性 應完全避免使用
號碼為 1(PET)在長期使用下會釋放毒素 應避免重複使用 或定期更換(不能裝熱水)
號碼為 2(HDPE) , 5(PP) 目前相對穩定及安全 (什麼時候會發現危險不知道XD)

PC少用為佳
塑膠製品中第7類的PC材質含有可能導致荷爾蒙阻礙或失調的雙酚A,
這種成分即使在冷水中也會釋放出來,所以儘量不要用來裝盛飲水或食物。

加熱時勿使用
就算標示可微波,但因為食物含有油脂或食材厚薄不同,
可能導致受熱不均,有些區塊加熱後會超過塑膠耐熱範圍,故加熱食物勿用。

避裝酸鹼、油脂
除PP材質外,其餘勿裝盛檸檬汁,易侵蝕塑膠導致質變;
沙拉油等含油脂的食品,也不要用塑膠罐裝盛,
若塑膠在製作過程中油溶性的單體沒有去除乾淨,
易藉由油脂溶解,因此國外橄欖油多用玻璃瓶裝盛。

勿保存酒、有機物
像米酒等酒精成分較低的酒類,須在保存期限內用畢,
高梁等高濃度酒精成分會侵蝕溶解塑膠,使其軟化;
另外蜂蜜等富含有機物的液體所含的酵素會和塑膠容器產生化學變化,
故兩者皆不宜用塑膠瓶保存。

塑膠製品的產生,對生活增加了不少便利性,但站在環保和健康的立場,建議大家還是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的機會。

最後,我們建議您避免購買沒有適當標示的塑膠用品,外食與熱食應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容器。不要因為錯誤的使用,埋下危害健康的因子。


順道查了一下塑膠袋及保鮮膜的資料:
塑膠袋裝熱食,會釋出不好物質,影響內分泌

常用塑膠袋裝熱食的外食族要注意了!專家指出,塑膠袋裝熱食,可能會釋出可塑劑, 其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會在人體上累積,對人體內分泌、生長荷爾蒙與精神狀態都有負面影響。 其中,溫度越高釋放的量越多。根據動物實驗發現,鄰苯二甲酸酯會造成動物身上產生腫瘤, 大家應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袋裝熱食熱湯。 所謂的「耐熱塑膠袋」,是指加熱到一定溫度時,仍不會變形,不代表不會釋放有毒物質,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使用耐熱塑膠袋就一定安全。各類塑膠容器,像寶特瓶、保麗龍等,都不要放入食物後加熱, 否則都有可能釋放出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除了聚丙烯(PP)可耐熱至135℃, 用於微波加熱外,其餘皆不宜高溫使用。

**************************************************************************

你還在用PVC保鮮膜嗎?

環保署呼籲大家,盡量避免使用PVC材質容器盛裝食品,以確保食用安全; 事實上,一般家庭使用的保鮮膜,也有以PVC材料製造的。 學者建議,不管是PE或PVC的保鮮膜,都儘量不要讓保鮮膜接觸熱食, 如果要加熱,一定要注意耐熱溫度,以免高溫讓保鮮膜熔化,使有毒物質經釋出滲入食物。
目前市售的保鮮膜主要有三種,分別是PVDC、PE和PVC,其中PE主要用於水果、蔬菜等食品包裝, PVC和PVDC主要是用來包裝冷的熟食。 許多餐廳喜歡用保鮮膜包著湯碗煲湯,便利商店賣的便當,也都用保鮮膜包住,直接放進微波爐加熱, 這些保鮮膜的材質可能就是PVC,而PVC的原料氯乙稀,不僅是排名前十名的高致癌物質, 還有高脂溶性的氣體,很容易就混入飯菜或湯裡,如果超過可容忍高溫,消費者是一點安全保障也沒有。

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的保鮮膜含塑化劑,黏性雖好,微波或包裝食物時卻容易溶出,焚化時可能產生戴奧辛。環保署預定自一○二年起禁止PVC及聚偏二氯乙烯(PVDC)保鮮膜製造、輸入,並禁止零售販賣
PVC是五大泛用塑膠(PE、PVC、PP、PS、ABS)中唯一的含氯塑膠。PVC如果沒有添加塑化劑,跟水管一樣是硬邦邦,因此添加塑化劑改變柔軟度。另外PVC的熱安定性很差,為避免PVC產品在太陽高溫照射下裂解,還必須添加安定劑,通常為鉛、鎘、鋅等重金屬。 聚乙烯 (PE)、聚氯乙烯 (PVC)、聚偏二氯乙烯 (PVDC)三種保鮮膜以PE保鮮膜的耐熱最低,雖不含塑化劑及氯,溫度超過攝氏110度就會融化;PVC保鮮膜的耐熱度較高,可達攝氏130度;PVDC耐熱度最好,可以承受攝氏140度到155度的高溫, 但不論PE、PVDC或PVC,都是塑膠品,大家最好不要用它來包裝食物,尤其是加熱時難 以避免化學物質殘留在食物內。因為PVC與PVDC材質製成的保鮮膜都含有氯及塑化劑, 在接觸熱食時較可能釋放出有毒物質。

坊間標榜PVC與PVDC材質的保鮮膜耐熱度較PE來得高,但在微波加熱過程中,或是在包裝熱食時, 保鮮膜外表看似沒有軟化,材質中的氯或其他添加物等有毒物質,卻有可能釋放出來溶入食物中, 對人體的危害反而高,PE保鮮膜材料不含氯,當然也較安全。

不要以為PVC或PVDC保鮮膜,只有在受熱後才可能釋出有毒物質,包裝低溫食品不會有危險,其實塑化劑只要接觸就容易溶出,尤其是油脂類。 所以要特別提醒消費者,包裝低溫食品時,最好還是不要讓保鮮膜直接碰觸到食物。 市面上保鮮膜有許多材質,如果一定要用保鮮膜,請務必要看清楚:不要買含有PVC成分的。

各位:PVC就是3號,是不安全的塑膠材料,PE是2號及4號,是較安全的塑膠材料
這二種塑膠材質請參閱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